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3章汽水厂蓅拍了 (第1/2页)
第103章 汽水厂蓅拍了 说完李强也不再做声,这些话足以还杨礼昌人情了。1992年10月7日,李强要去赶一场拍卖,今天如果顺利,至少这辈子家人衣食无忧,生活富足。 李强和柳艳进了拍卖场,人到了很多没人跟李强打招呼,其余人也都扎堆聊天,互相打招呼,等待一场没有变数的拍卖开始。 “喂,呼…喂喂喂…”拍卖临近开始,台上的工作人员正在测试话筒,临时布置的会议大厅里依然有些嘈杂。除了李强认识的“串标团伙” 成员们外,现场还有大概几十个竞标者,他们也都拿着号码牌…一会儿他们中也会有人举牌,只不过是按程序走,最终每间商铺都会经过激烈或不那么激烈的“竞价”在既定的价格,由既定的人拿下。 因为是临州市史上第一次国营和集体商店拍卖,台上的领导正在进行着关于“南方谈话和市场经济改革”的冗长发言…李强一手支在前座椅背上,托着下巴,在等待着,用几百万元去换取二十年后价值十数亿的不动产。 拍卖店铺没有意外,李强以280万的价格拿下十一家店铺,其中十家是他自己预订的南京路的店铺,一家是买给柳艳的,但到了拍卖工厂却出了些意外,因为是国有工厂所以如果买下就需要承担责任。 只听台上的领导说道:“我们市搞企业改革,绝对不走三铁破三铁那一套!职工是阶级兄弟,是为社会主义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功臣,他们过得好不好,是社会能不能稳定的重要因素!我们发展经济,绝对不能搞的社会动荡,老百姓都吃不上饭了,那还要改革干嘛? 那不是本末倒置嘛!这一点,领导对我再三强调,我也要对你们再三强调!”许多老板相互看了看,眼神里或多或少都有点无奈。台下一人,cao着一口地方口音相当浓厚的普通话,说:“领导,您说具体该咋办,我们商量商量,能办得好,我们就办。” 领导打开带来的笔记本,说:“我只有一点要求,不得无故辞退任何一个员工,关于这条会写在转让合同里,具体执行我们也会监督…工厂的具体的资料比较多,我就不念了,大伙自己看看,这上面有一些主要的数据。” 旁边工作人员把资料一份份的下发下来,李强也拿到了6家工厂的具体资料,其中罐头厂的情况,建立与1952年,至今已经有40年历史,位于北一环白鹤路与同庆路交叉口,厂区总共占地508亩,拥有配套齐全的各类生产车间和仓库,一栋四层办公楼,四条流水线分别与52年,82年,从德国进口。 当前有职工1060人,其中,在岗职工543,退休,半退休职工517…看到员工数字,李强就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头。退休,半退休职工,居然差不多是总职工人数的一半! 哪有这样的?这帮人是根本不用干活,工厂养活着,拿的工资比在岗职工其实少不到哪里去。 这就等于一个在岗职工,就要养着一个退休职工!难怪罐头厂搞不好,背着这么大一个负担,厂子怎么可能朝前走?被活活压死,那是早晚得事! 其实不光是罐头厂,目前很多厂子,都面临这样的情况。国有企业就是大家庭,从职工出生到死亡,全部在这个大家庭里渡过,工作,结婚,小孩上学,养老,企业包办了工人一辈子所有的大事。 这当然有它的积极的一面,这年头工人对于厂子的感情的确非常深,跳槽的情况基本不可能发生,培养出来的熟练工,人才,基本都能留在企业为企业做贡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