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章底下围着一簇 (第1/2页)
第22章 底下围着一簇 他两个只管的‘笺牒简要’,全不顾你当完了‘乃服衣裳’。你且叫他去‘骸垢想辕,然后同他上了‘蓝笋象床’。拿出你那个‘驴骡犊特’,索性与他个‘适口充肠’。顽得他‘矫手顿足’。你自然‘悦豫且康’。” 孙嗣徽随口胡嘲,把魏聘才、李元茂早已笑倒,两个相公也听不明白,不知他说些什么,好像串戏一样,也笑得了不得。元茂支支吾吾说不出,聘才无奈,只得说要他担一肩,明日给他们。 嗣徽听了心里一惊,便道:“余力不能举百钧,任重而道远,恐难担也。”聘才只得又再三央求,嗣徽勉强答应,说道:“明日可以与则与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即对二喜、保珠道:“来,余与尔言,盍去诸?明日亲送之门,毋逼人太甚也。” 两个相公不能明白,嗣徽只得说了几句平话。保珠、二喜见嗣徽担了,也就没法,只得勉勉强强,谢了一声而去。孙嗣徽恐他们又要他但起馆子帐来,便急急的走了。 这边走堂的进来,一样样的报了帐,连内外共五十六吊七百八十文。元茂一听,伸了伸舌头道:“这个打几折儿。”走堂的道:“实折不扣。” 李元茂便掐着指头一算道:“十折是五千六百七十八个京钱,二千八百三十九个老官板儿,公道得很,以后倒要常来照顾你家。” 走堂的笑道:“我们的帐是不打折头的,五十六吊七百八十个京钱。”元茂道:“怎么就有这许多?”走堂的道:“不敢多开。” 聘才对元茂道:“你醉了不要多话,咱们到柜上去写罢。”遂到柜上,走堂的又交代了一遍,掌柜的把算盘拨了一回,看着聘才、元茂道:“你们二位是同着张二老爷来的,怎么张二老爷又先走了,你们二位同他是同乡还是什么?” 聘才道:“我们是亲戚,他有事先走了。”掌柜的又问道:“你能二位贵姓?寓在什么地方?到京来有什么贵干?” 聘才答了几句,问他要帐条子,掌柜的迟迟疑疑的,又说道:“大新年上钱窄,今儿还是头一天,向例这正月里总叨光几个现钱。 况且今日咱们又是头一回的交情。魏老爷既是张二老爷的亲戚,我也不好意思不叫写帐,但是记着,不要拖长下去,” 便拿了一张条子递与聘才,聘才心里好不有气,便照数写了,又加了两吊酒钱,注了鸣珂坊梅宅魏字。掌柜看了一看,夹在帐里。 走堂的送上一个灯笼,四儿接了,出了馆子,两人各低了头,一步步踱回。可谓乘兴而来,扫兴而返。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话说魏聘才、李元茂回家时已三更,梅宅关了门落了锁,四儿敲了半天,才有人来开了,两人走到房中,聘才免不得将不小心丢银子的话,抱怨了元茂两句。元茂无言可答,各自安睡。 到了次日,只得央了许顺,借了十吊钱的票子,分作两张,写了一封字,叫四儿送与叶茂林,分给二喜、保珠,后来子玉盘问,聘才、元茂只推张仲雨请去听戏下馆子,却将实情瞒过了。 过了两日,已是元宵佳节,李性全带着元茂,到会馆中吃年酒去了,聘才出去逛灯未回。子玉一人正在无聊,恰好梅进进来说道:“刘少爷、颜少爷、王少爷,请少爷出去逛灯,都在门口等着。” 上玉禀过父母,梅进即叫套了车,云儿跟着出来,仲清等却在车里等着,见于玉出来便下了车。刘文泽道:“如此良宵,千金一刻,我们趁着灯月,倒是步行好些,把车跟在后头,回来再坐罢。”子玉道:“甚好。” 四人慢慢的走,一路闲谈,不多时就到了灯市。一进灯棚里,便人山人海的拥挤起来,还夹着些车马在里头。 子玉等在那些店铺廊下,慢慢地走,只见那些店铺,都是悬灯结彩,有挂玻璃灯,有挂画纱灯,有里头摆着灯屏,有门外搭着灯楼。 还有那些卖灯的,密密层层的摆着,幸喜街道宽阔,不然也就一步不能行了,还有那些人在门口放泥筒,放花炮,流星赶月,九龙戏珠,火树银花,锣鼓丝竹,真是太平景象,大有丰登,因此人人高兴,庆赏元宵。 又见有一队香车秀撵过来,也都开着帘子,丫鬟仆妇坐在车沿上,点着九合沉速香。那些奶奶们,在大玻璃窗内,左顾右盼。文泽、王恂等也各留神凝视,有好看的,有不好看的,但华妆艳服,灯光之下,也总加了几个成色。四人走路也不能齐集,有些参前落后起来。 约过了七八辆后,又有了几辆接上前队,便挤住了开不开,此时子玉在前,刚刚被那车轴拦住,过不去,文泽见车里一个少妇,生得颇好,打扮也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