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3章越是要做什么 (第1/2页)
第323章 越是要做什么 这番演讲依然很阴险,前面那段的最后一句话,他有意少说了一点,因为根据前面的话,后面这句在“符合你心意的电影”后面,还应该有“直到有投资人愿意拿更多的资金请你拍电影”这么一句,但李旭故意吞掉了。 矫枉必须过正嘛,他就是要让那些觉得“文艺片高高在上,搞文艺电影的有资格、有理由鄙视搞商业电影的”之类的人,感到没有前途。 尽管十年后他们的确没有前途,连王晓帅都知道不能让投资人血本无归,本来就是闷片,放映时间太长,影院不给安排排片,然而某波依然觉得自己的四小时剪辑版是神圣的,不容别人亵渎的,最后还搞了个以死抗争,于是靠着上吊自杀了拿了个金马奖。另一个毕干。 为了将自己的成名作《路边野餐》拍个加长版、精致版的,烧接近一个亿,让发行方不得不硬着头皮利用抖音做邪道宣传,最终保住了成本。 但口碑却输了个稀里哗啦,然而,李旭不想等那么久。***拖着中国电影前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尽管李旭也知道,只要自己尽力了,没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也无所谓,但是怎么才算尽力了呢?打压倾向文艺的二逼青年导演们肯定不在其中。说起来。 李旭这也不算打压,任何一个导演最大的梦想,不都是手拿海量资金,拍自己想拍的东西吗? 他只是指了一条容易的路。走商业路线赚取名气,再拉资金拍自己想拍的东西,显然要比走文艺路线赚取名气,再拉资金拍自己想拍的东西要容易得多,然后嘛,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对于大多数青年导演而言,当他们习惯了庞大的剧组,好用的设备,以及两位数的各种助理之后,再想组个小剧组去拍预算仅那么一点的文艺片,那就有些难以接受了。 反正,只要自己商业片拍好了,再拍文艺片也是可以的,毕竟有李旭这么个例子在,部分二逼青年们心中未必没有“他可以做到,自己同样可以做到”之类的想法。 不过这些都是其次的,李旭回母校演讲最重要的目的并不在这上面,很快,他想要听到的问题终于出来了。 “请问李学长,你认为从编剧到导演再到演员,谁才是决定一部电影质量的主要因素?”问话的是一个姑娘,坐在文学系学生那边。李旭微微有些意外。 但还是保持着微笑:“谁都不是,或者说,他们都是基础,你们都应该知道木桶理论,能盛放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再好的剧本和演员,导演的能力不行,那电影平庸的可能性非常高。 同样,再好的导演和演员,可剧本不行,那天然就瘸了一条腿。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可是,也有剧本一般,但因为导演和演员的出色发挥,让电影很精彩啊。”那姑娘还有些不服气。 “没错,有这种情况,”李旭笑了起来“就像也有人说,木桶能装多少水,有时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 他当即拉过移动黑板,用粉笔唰唰几下就在上面勾勒出了几幅图画,正是前世看到过的,将木桶斜着放的,其中一块木板老长老长的图画。 对于经常画分镜头的他来说,这实在太简单了“这种情况下,木桶能装多少水,的确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 李旭拿粉笔点了点黑板。因为木桶是斜着放的,而且还是往木板最长的那边斜过去的,所以根据几何原理,装的水自然比竖着的时候要多。 “但是,”不给下面的学生说话的机会,他再次用粉笔点了点黑板“如果所有木板都像最长的这块那么长,再将木桶放正,那么它可以装多少水呢?” 停顿了两分钟,李旭笑了起来,在被画出来的,斜着放的木桶上打了个叉:“所以,这是邪道。 或许能有再一再二,但不会有再三再四,尽可能让木板都一样长才是王道,才是一部出色的经典的电影的基础。”然后,他拍了拍手,示意下一个问题。 虽然很想多说几句,强调一下剧本的重要性,但他也知道今后十年的乱象,本质上是资本的问题。 大量的互联网热钱涌进来,将IT业的那一套同时也带了过来,也就是利润第二,烧钱圈地占市场第一。不能说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十年后华艺兄弟的倒下固然是因为太过贪婪。 但某些人的推波助澜也功不可没,而等他们一完蛋,多出来的份额自然由已经占有了市场的阿狸系、企鹅系瓜分了。 可娱乐圈终究不是IT圈,生搬硬套是要吃大亏的。根本不懂其中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