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章所以就靠了 (第1/2页)
第21章 所以就靠了 不过最后还有个个子高高的,身材修长的年轻男性,那是谁啊?于波纳闷,似乎有点印象,好像跟俞飞鸿搭戏,是对策小组的成员,不过只露了几面。这就奇怪了。 刘天王不请上去,却请这样的小角色?然后听到主持人介绍道:“这位就是这部电影的导演,李旭先生了。”*** “这部电影的构思,怎么说呢?最早的话,要上溯到95年吧,那年引进了一部关于病毒的美国大片,由达斯汀·霍夫曼主演的《恐怖地带》。 我当时非常喜欢,前后进电影院看了三四次,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然,这只是个开头,要知道《勇敢者的游戏》我前后进电影院看了十次,不过想要拍电影的念头,应该就是那个时候种下的。” 舞台上的李旭正在侃侃而谈。“后来考入了北电导演系,就开始琢磨自己的首部作品,一直没有合适的题材,拍了几个短篇都不怎么样。 直到03年非典爆发。当时民众的恐慌,以及前仆后继的医务工作者,都给了我很大的震动。 然后想起了《恐怖地带》那部电影,所以想要也制作这种类型的,毕竟,《勇敢者的游戏》那样的特效,我们现在还做不出来,” 虽然这句话是用轻松的语气说出来的,也引发了一阵笑声,但于波心里还是有点不是滋味。要说的话,《英雄》、《十面埋伏》的特效还是不错的,《无极》的故事很烂。 但是单说特效也还是拿得出手。可要跟好莱坞比起来,还是差得很远。“我从03年开始写剧本,一直到04年年底才算完成,期间也到处走访,想要尽可能地让整部电影在科学上面能立得住脚。”李旭这时继续说道。 然后主持人插话:“刚才姜文说,你将整部电影的分镜头都画了出来,是这样吗?”“对对对,”李旭连连点头,并让人将稿子拿上了舞台,翻开后当众展示起来“因为是首部电影嘛,一心想要制作得足够完美,所以将分镜头画得非常详细,很多细节都考虑进去了,有些地方基本上是原封不动的搬上大银幕的。” “真是不简单啊。”主持人赞许地说道“那么,你又是怎么请到那么多的老前辈在戏里出镜的呢?” “这个就多亏了文哥、俐姐,不是他们帮忙说项,电影肯定是另外一副模样。”李旭当即指向姜文、巩俐,他们则双双一笑。 “其实很多老师老前辈,都是零片酬出演,”他又道“我光顾着考虑拍摄成本,忘了演员这茬,于是后面预算不够,只好求着文哥他们想办法。 最后拉了一堆老前辈来给我捧场。所以啊,我希望这部电影能够有一定的盈利,好歹能给各位老师发个红包。” 这话一出来,于波顿时在心里将评价提高了两分,不管真不真诚,起码有个态度啊。最初主持人介绍李旭是导演时,他其实是很不爽的,这种不爽来自多方面,特么的长这么帅也就算了。 居然还这么年轻,怕不是挂名的吧?越想越有可能,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凭什么能让那么多腕儿跑来客串? 看的时候都注意剧情去了,之后回忆起来才发现,这电影除了几个主要角色外,还有好多熟悉的面孔。 而且,就连刘天王都来出镜了几分钟,还来首映式上捧场,但是看那家伙侃侃而谈的样子,于波又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些敏感。 更何况还拿出了非常详细的分镜头脚本,还被姜文证实了的。于波虽然是刘天王的粉丝,但对国内的娱乐圈也是有所了解的,姜文可不是随随便便给人站台撑场子的主。 “李旭确实很有才华,他拿着分镜头脚本找我的时候,我都看呆了,还是头一次见到有人将分镜头做得这么详细。”姜文此刻在舞台上这么说道。 能让姜文如此称赞,这家伙真是厉害啊,于波看向李旭的目光也隐隐多了些崇拜,忍不住想要再看一次电影。他不知道,关于自己这种情况,在十年后有个专用名词叫做:被圈粉。 而换成娱记兼自诩影评人的陈岩,却没有被“迷惑”哪怕他更清楚姜文是什么人。有才华,是自己执导。陈岩在随身带着的本子上写下这样的话,这点可以肯定。 毕竟,连陆太郎当初都没有得到姜文这样的评语,更何况,整部电影那么多大腕,就算是来客串,没两把刷子怎么镇得住? 而且作为娱记兼自诩影评人,他更明白这部电影在节奏、色调以及配乐上面,有多么的出色。等等!陈岩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再看看还在舞台上谈笑着的主创人员。 如果这个李旭…背景很大呢?越想越有可能,之前跟《新X报》的陈严重交谈就发现,他们也是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