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章有了对比 (第1/2页)
第27章 有了对比 “说了回去就肯定回去…”李旭扔着手机说道。只是,这心中淡淡的不甘心和跃跃欲试,又是怎么回事呢?*** “面对这种足够让任何导演为之惊叹的成绩,李旭并没有迷失其中,他更像一个被从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中的青年,怀疑、迷茫又有些惊喜。 但是对于电影的信念,他却没有动摇过,不同于第五代导演的大气与全局观,也不同于第六代导演的叛逆和反思,他更在意的是观众的感受。访谈当中,年轻的李旭不止一次提到电影的节奏和细节很重要,更是表示,一部电影的上限由节奏和细节决定。 在他看来,满足观众的情感需要,是导演首先要考虑的事情,一部电影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不能调动观众的情绪,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就很难称得上是一部好作品。 对于李旭的观点,笔者在这里不予评判,毕竟他还很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还需要更多的积累。 以后是拥有更多的鲜花和掌声,成为新一代导演的领军人,还是伤仲永一样的存在,再也没有好作品,让我们拭目以待。” 念到这里,《人物》的这篇文章也就基本差不多了,李旭咂了咂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看看配图,再翻到封面,他很想叹一口气,难怪当时拍了两组,特么的直接上封面啊。 封面上的他,穿着休闲服露着半身,面带微笑,年轻又帅气,更像是偶像明星,而不是初出茅庐的导演。 “造孽啊…”他靠在椅背上哀叹了声。这篇报道并非不好,而是…怎么说呢,基本上都是在夸他,即便是最后那句“还是伤仲永一样的存在”也只是遮掩一二,不让话说得太满。 特么的,前面都要捧成新一代导演的领军人了,再不压压调,牛皮就要吹爆了,想到这里,对于便宜大哥插手专访的事情…跳过他那个皮包影视公司,直接跟华艺联系…都有些不爽。 当然,他也知道,便宜大哥这么做,是在继续堵自己的后路。5000万的投资,扎堆的大腕客串,还有如此高的票房,再加上《人物》的专访和封面故事,够风光了,可以回去了,同时也算是放出信号,我们看着家里孩子的,这么说来,家里或者便宜大哥对自己的动静可是一清二楚呢。 想到这里,李旭再次叹了口气,不是他想如此,而是…本来一切都好好的,怎么睡个觉就变了模样?最新一期《人物》是昨天刊发的,每个月8号嘛,正好是星期天,销量很不错。 其实也都没什么,关键在于一天过后,第三周周末票房出炉了,至于多少…呵呵,7405万…这次李旭是真的倒床上拉过被子想让自己赶紧醒醒,这特么真的不是17年啊!这特么连娱乐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啊!你一部连多线叙事都不够完美的《传染病》,是怎么在盗版横行的05年06年,在第三周还能拿到几乎跟《无极》首周差不多的票房的啊!抓了抓脑袋,李旭起身来到书桌后面,打开电脑登录网站浏览了一番。果不其然,天涯也罢,豆瓣也好,以及其他影视论坛,一水的支持《传染病》的言论,包括不限于:“《传染病》的节奏太紧张了,细节太多了,我看了四次,每次都有新发现!” “什么陈恺歌,什么《无极》,什么狗屁玩意儿,就不能好好讲个现代故事,弄一部《传染病》这样的电影吗?” “李旭好帅,他真的只是导演吗?是不是也在电影里出现过?”当然,也有很多抨击,包括不限于:“你们是不是都忘了。 非典是怎么纸包不住火才抖露出来的?这家伙脸皮厚成什么样,才会给政府唱赞歌?”“第一次担任导演就能做到这个程度?还有这么多大腕客串,当我们是白痴吗?” “《传染病》就是一场电影而已,《无极》单是命运注定和抗争的这个立意,就比《传染病》高多了好吗?” 最后这个真不是李旭用马甲反装忠,自从上次在网络里发表了一篇中立的《传染病》影评,结果被喷成黑子的水军后,他就对这事失去了信心。太特么扯淡了,这还有天理吗?我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哎! 我怎么可能黑自己的电影呢!不提这个,总之就是,相比波澜不惊的传统媒体和他们掌控下的民间舆论,网络里面完全是一副翻天的狂欢状态。 换句话说,就是利用《传染病》的声势来反抗权威,要将那些cao蛋的五、六代导演打倒在地,并踩上一万只脚的永不翻身。 真是…好吧,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出发,李旭总结出《传染病》会像二哈那样,在05年掀起逆袭风暴的原因。 首先就是,大投资加大腕扎堆,这两点是必然起了作用的。投资基本都用在刀刃上,大腕扎堆…哪怕是国内大腕扎堆…让人有了好奇心,尤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