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6章何况就算见到 (第2/2页)
两级,还是李天宠李大哥看我打了几场胜仗给升的,你说我有多没用。” 方学渐心中一惊,他实在不能把眼前这个落魄的好像叫花子一样的汉子,和朝廷堂堂的从三品副将联系在一起,他咽了唾沫,笑道:“想不到解大哥还是朝廷命官,真是多有失敬,不知道现在哪个地方高就?” 解明道摇了摇头,一双空洞的眸子一动不动地停在那道烛光上面,面孔慢慢涨红,呼吸也逐渐急促起来,目光红得似要流血出来,突然咬牙切齿道:“全是赵文华这恶贼在皇帝面前进谗言陷害忠良,巡抚总督张经张大人,李天宠李大哥,俞大猷俞老师,巡抚都御史曹邦辅曹大人,抓的抓,流放的流放,削职的削职,只要有点本事,能杀几个倭寇的人都成了他的眼中钉、rou中刺,这个畜生,除了会拍马屁,能哄皇帝、严嵩高兴,他还会做什么? 陶宅一战,三万兵马被一千多个倭寇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他奶奶的,吃屎的狗贼!”在玉山城时,方学渐经常听一班秀才同年谈论天下大事,对时事倒也不是十分陌生,知道嘉靖皇帝十八年死了母亲蒋氏后就一心求道长生,二十八年太子死后更是把后宫搬去西苑,再不上朝议事,朝政大权全都由严嵩一人独揽,已有七载。 赵文华乃严嵩最信任的一个义子,和严世藩一起,构成严嵩的左臂右膀,官职虽只是一个工部侍郎,权势却大得惊人。 三十三年,东南沿海倭寇十分肆虐,荼毒千里,富裕的东南海域几成白地,他上书嘉靖皇帝,说出现倭寇是因为东海龙王不高兴,派了一些虾兵蟹将来捣乱,只要派人去东海边上好好祭祀一番,倭寇不战自平。嘉靖皇帝笃信道教,在“神霄派”方士陶仲文的怂恿下,夜夜新郎,天天采补,是追求修道成仙、永享清福的狂热分子。 他听了赵文华的进言,觉得大有道理,马上下了一道圣旨,封他都察院左都御史,巡抚东南,祭祀海神。 赵文华奉旨出京,一路上大张旗鼓,扰民扰官,受贿索贿,敛财手段千奇百怪,无所不用其极,迤俪南下,多行一日,行李就会多重数千斤。 祭祀过海神,那些倭寇不见其平,反而更加猖獗起来,风言风语越来越多,面子上挂不住,便挂帅出征,带着数万官兵东征西讨,屡战屡败,屡败屡富,官兵如狼似虎,沿路抢劫无辜的百姓,比倭寇更加凶暴百倍。 看到张经在王江茎打了一个胜仗,赵文华眼睛血红,一张状纸呈上去,诬陷他延误战机,有纵容倭寇的嫌疑。 严嵩看见义子送来的一大批金银珍玩和美女娇娃,哪里还用多说,屁颠屁颠地跑到西苑,在皇帝的耳朵边添油加醋一番。 嘉靖皇帝龙颜大怒,拍案而起,命锦衣卫立时逮捕总督浙福南畿军务张经和巡抚浙江副都御使李天宠,其时嘉靖三十四年五月。 张经被押送到京,在皇帝面前详细述说了自己进兵的始末,最后道:“我担任总督只半年,前后俘斩倭寇五千,恳求皇上原谅我的些小过失。” 嘉靖皇帝没有听,经刑部最后裁定,论为死囚,弃市之刑,秋后执行。这下子急坏了张经和李天宠的家属,凑集银子四处打点,却连见一面而不可得。 解明道和李天宠是磕过头烧过黄纸的结拜兄弟,当下变卖家产,疏通关节,可是成千成万的银子放进北京官场这个无底洞,直如溪水流入大海,连泡沫都没有溅起一点。 终于有个收了五百两银子的牢卒不算太黑,从里面带出了一句话:要救人一命,只有求救于身兼少师、少傅和少保三孤,时任礼部尚书的陶仲文。方士陶仲文是道教“神霄派”的弟子,是嘉靖皇帝极为恩宠之人,封侯加爵,位极人臣“见辄赐坐,称师而不名”平时对他更是言听计从,绝无反驳。 张经、李天宠之事,如果能得他说上一言半句,必能挽回。***“我在京城逗留了一个月,千方百计想求见这位方士伯爵,但陶仲文位高爵显,出入防卫十分严密,就算朝廷里次一点的官员,要见他也是千难万难,我一个被革除功名的平头百姓,那更加是痴人做梦了,何况就算见到,我凭什么让他一定帮这个忙?”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更遭打头风,我那李大哥也真是命苦,自己被打入刑部大牢等死,平时最疼爱的一个小妾却在家乡勾引了外人,把他剩余的家产席卷一空,失了踪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