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6章付过钱钞 (第2/2页)
洛阳四面环山,地处盆地,雨量较少,气候干燥寒冷,民间饮食多用汤类,喜欢用酸辣的食品抵御恶劣的气候。 这里的人们自古习惯使用当地出产的淀粉、莲菜、山药、萝卜、白菜等制作经济实惠、汤水丰盛的宴席,味道“酸辣味美,清爽利口”就连王公贵胄也经常把主副食品放在一起烹制,久而久之便创造出了极富地方特色的“洛阳水席” 所谓“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去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不断更新。 全席共设二十四道菜,包括八个冷盘、四个大件、八个中件和四个压桌菜,摆上来的头道菜便是鼎鼎大名的“牡丹燕菜” 这一顿饭吃下来,足足花了半个多时辰,七人个个肚子滚圆、饱嗝不断。方学渐给了三个车夫每人三两银子,让他们自由活动,找个地方去放松放松。 经过这十天的调养,老麻腿上的伤势已经痊愈,让他赶着马车,同闵总管一起到城中转转,买些日常用品。从洛阳往西便是神秘而辽阔的黄土高原,再过去就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天气日冷,须添置一些风帽、皮靴和暖裘御寒。 洛阳有三绝:洛阳水席、洛阳牡丹和龙门石窟。“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号称“花中之王”用“国色天香”来形容毫不为过。唐代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等脍炙人口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洛阳人们当时倾城观花的盛况。 可惜现在是十月金秋,观赏菊花正是时候,要看牡丹还得等上半年,所以吃了“洛阳水席”的方学渐打算带着老婆,到龙门石窟去逛一逛,以弥补上次在南昌城没有去“滕王阁”的遗憾。 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在城南二十多里,方学渐与初荷携手走下“厚德福”酒楼,在门口雇佣了一辆四轮马车,说了地点,赶车南行。 马车沿着长街行出没有多远,便被前面潮水般涌来的人群堵塞,车速不得不缓慢下来。方学渐觉出好奇,探头观望一阵,问车夫道:“赶车的老哥,今天这么多人上街,难道洛阳城里的牡丹反时节开放,大家跑出来看个新鲜?”那车夫笑道:“公子肯定是外地来的,洛阳一年有两个观花节,四月牡丹节和十月百花节。这四月牡丹节天下闻名,无须多说。 这十月百花节只有本地人才知道,说是观花,其实看人。每年十月,洛阳城里最富盛名的十二家妓院都要挑出三个声色俱佳的名优来,吹拉弹唱,比试高下,选出花国状元。” 方学渐呵呵一笑,道:“这倒有趣,这三十六个妓女聚在一起,难道还要选出什么探花、榜眼、传胪不成?”那车夫答道:“这个自然,百花节要连开三日,今天下午已是最后半天,所以观赏的游客也最多。 只是这百花节近几年有些变味,因为选出来的几个头牌姑娘往往被一些皇亲国戚、达官贵人高价买去做妾,一些妓院为了博取厚利,往往从全国各地采购一些美女回来参赛。唉,这一年一度的百花节,实际上已成了那些权贵富人的猎艳盛会。” 方学渐不免有些心动,妓女聚会他没兴趣,全国各地的美女放在一起较量,是个男人都想去瞧一瞧的,他看了初荷一眼,笑道:“既然这百花节已是最后半天,不妨也去见识一番,老哥可知道聚会的地点么?” 那车夫回头一笑,道:“地方很好找,就在洛水河边的洛神园,我这就送两位过去,只是要到园子里面就有些困难,门口有人把关,没有请柬,只能花钱进去。” 洛河北岸的整条街道被围得水泄不通,道路两边布棚林立,摊点如云,提篮挎筐的小贩声声吆喝,在万头攒动的人群中艰难地沉浮。 希望一睹百花节佳丽芳容的洛阳市民像赶集一样,还在不住地朝这边蜂拥过来。马车像蜗牛一样,远在两条街道外就开始缓慢爬行,让人担心天黑都到不了目的地。 方学渐气闷不过,付过钱钞,拉了初荷跳下马车,步行过去。在街角拐弯处买了一篮子山核桃,顺便向老板娘问明白洛神园的准确方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