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1章除了下几诏敕 (第2/2页)
速受,况皇后亲在此间,论起理来,亦应命交太子,责无旁诿,何庸推辞。”此时的八不沙皇后只知恸哭,管什么御宝不御宝。 就是燕帖木儿一派言语,亦未曾闻着。太子瞧这情形,料知皇后无能,遂老老实实地将御宝受了,并止住了哭,想去劝慰皇后。经热帖木儿以目示止,遂也不暇他顾,径出行宫。 蒸帖木儿当即随出,扶太子上马,疾驰而去。途次,传命伯颜为中书左丞相,并封太保。钦察台、阿儿思兰海牙、赵世延并为中书平章政事,朵儿只为中书右丞。前中书参议阿荣、太子詹事赵世安并为中书参知政事。 前右丞相塔失铁木儿知枢密院事,铁木儿补化及上都留守铁木儿脱并为御史大夫。于是明宗所用的一班旧臣,又复尽行黜退,朝廷上面早已换了崭新的人物。 太子既到上都,监察御史徐奭,遂上书劝进,略言天下不可一日无君,神器不可一日虚悬,先皇帝奄弃臣庶,已渝数日,伏望皇上早正大位,上奠宗社,下安民庶,俾中外有所倚。 太子览了奏疏,遂择吉登位,亲御大安阁,受诸王百官朝贺,即下一道诏敕,晓谕臣民。其诏书上说道:朕惟上天启我太祖皇帝,肇造帝业,列圣相承,世祖皇帝既大一统,即建储贰,而我裕皇,天不假年,成宗入继,才十余载。 我皇考武宗,归膺大宝,克享天心,志存不私,以仁庙居东宫,遂嗣宸极。甫及英皇,降割我家,晋邸违盟构逆,据有神器,天示谴告,竟陨厥身。于是宗戚旧臣,协谋以举义。 正名以讨罪,揆诸统绪,属在藐躬。朕兴念大兄,播迁朔漠,以贡以长,历数宜归,力拒群育,至于再四。乃曰艰难之际,天位久虚,则众志勿固,恐隳大业。朕虽从请而临御,实秉初志而不移。 是以固让之诏始颁,奉迎之使已遣,寻命阿剌忒纳失里、燕帖木儿,奉皇帝宝玺远迎于涂,受宝即位之日。 即遣使投朕皇太子宝。幸本释重负,实获素心,乃率臣民,北迎大驾,而先帝跋涉山川,蒙犯霜露,道里辽远,自春徂秋,怀险阻于历年,望都邑而增慨,徒御勿慎,屡爽节宣,信使往来,相望于道路,彼此思见,交切于衷怀。 八月一日,大驾次王忽察都,朕欣瞻对之有期,独兼程而先进,相见之顷,悲喜交集。何数日之间,而宫车忽驾,国家多难,遽至于斯。 念之痛心,以夜继旦,诸王大臣,以为祖宗基业之隆,先帝付托之重,天命所在,诚不可递,请即正位,以安九五。朕以先帝奄弃方新,摧怛何忍! 衔衷辞封,固请弥坚,执谊伏阙者三日,皆宗社大计,乃以八月十五日,即皇帝位于上都。可大赦天下,自天历二年八月十五日昧爽以前,罪无轻重,咸赦除之。 呜呼!戡定之余,莫急乎与民休息。丕变之遭,莫大乎使民知义。亦唯尔中外大小之臣,各究乃心,以称朕意! 即位诏书既下,又命中书省臣等,议定先帝庙号,称为明宗。可怜明宗称帝仅七阅月,连改元多没有来得及,便把一条性命糊糊涂涂地被人家葬送了,享年只有三十岁。 那怀王图帖木儿既已正位,这次情形,与前大不相同,前次不过暂摄,现在正名定分,实行帝制,因他庙号称做文宗,本书以后也不称为怀王,要照例改称文宗了。 文宗即位之后,除了下几道诏敕,遮掩他弑兄自立的痕迹,应该要行几件善良的政事,以慰人民望治之心,方是道理。哪知他还脱不了迷信,仍旧又要建筑寺院起来了。未知文宗要建什么寺院,且听下回分解。 ***话说文宗即位之后,旁的政事没有举行,第一件美政便是命阿荣、赵安世两人督建尤翔集庆寺于建康,又派台臣前往监工。此诏一下,早又触动了南台的一班御史,大家联衔谏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