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1/2页)
第二章 几年没见,丁启出落得一表人才,高高的个头儿,俊俏的脸蛋儿,柳叶眉、桃花眼,彬彬有礼又说得一口流利的日语,真是玉树临风叫人打心底里爱。 那年二姨太出殡盛况空前。鸣事锣足足敲了十二响,以省长周炳奇为首,省里各界工商、军、警代表悉数出席,周夫人更是亲自扶陵。老爷平日喜好结交朋友,三教九流无所不与往来,最让人们吃惊的,妙荒山的土匪头子专程派人过来敬挽。 这妙荒山的土匪可谓是名震八方,妙荒山位于省城三十里外,正好处于省城与军事重镇长平的省道上,平时商队车马络绎不绝。 清末一个自称李闯王的后人叫李晃的首先带头造反,纠结一批穷苦百姓在妙荒山插旗做了土匪,清朝派军队几次围剿皆不得要领,最后还是调来了正白旗守备下白虎营才剿灭,但也就是从那时起,妙荒山的土匪再也没断绝。 现如今妙荒山大当家雷笑,二当家雷冲,一对亲兄弟,据传是背了十几条人命后上山落草,哥哥雷笑枪法精准外号‘百步穿杨’弟弟雷冲善使一对短柄双刀近身rou搏无人能挡外号‘滚地雷’这哥俩占山为王十几年,手下几百条枪,民国政府也征讨几次,但都无功而返。 最后硬的不行来软的,下了诏安,虽然接受民国政府诏安,但哥俩有话:不下山、不缴枪、不领饷。 按说这土匪都是为祸一方,但这哥俩却做得个有良心的,定下的规矩是三不抢‘老百姓不抢’‘军队辎重不抢’‘有恩不抢’那年十冬腊月,哥俩的老母亲犯了病,看了几个大夫都不见好。 最后下帖子把老爷请去,只两副药便好了,从此有了交情。本以为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我和香琪只守着老爷安稳的过日子…但,从民国二十六年起似乎天下乱了。 丁福从北边采购药品,带回来的消息极不乐观,日本人在北边挑起战事,民国政府虽极力抗击但依旧节节败退,渐渐省城也不太平,省长像走马灯似的轮换,耀宗的职务也被免了,汽车也收了,索性清闲在家坐堂问诊。 今儿天气不错,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我早早起来梳洗打扮,更衣镜里映射出一个女人,虽三十出头儿但徐娘半老风韵更浓,两个饱满的大奶子沉甸甸挺在前胸。 细腰丰臀,一头乌黑长发盘起,鸭蛋脸,柳眉杏眼,笔直的鼻子,乖巧的小嘴儿,穿着白色绣花镶金边儿的旗袍,开气儿处袒露一双修长玉腿。 套着rou色的高筒丝袜,黑色高跟鞋,眼角眉梢风流万种带出一股子yinsao气。边整理头发我顺口问:“小红,四姨那边可传话过来?” 丫鬟小红忙回:“还没,昨儿在那院里喝了酒,可能要晚起会儿。有四姨照顾着,您起这么早干啥?”我瞥了她一眼笑:“平日都是在咱们院里睡的,这换了地方我怕他不受用,早早起了过去伺候着。”说完,我带着小红出了房门。 这里是我的独院儿,位于内宅养寿堂南边。养寿堂东南两边各有两个大院子,东院住着正室夫人陈大奶奶。南院被分为三个小跨院儿,南一原来住的高二姨,我和香琪分别住在南二、南三,老爷有话,南一院子虽然没人住了。 但原来的摆设物件儿一律不许动,并安排专人打扫,偶尔的也见老爷独自过去坐坐。自从高二姨去了,陈大奶奶似乎更加消沉,我们都知她的心病,但谁也劝不开,老爷劝了几次也不见效索性由她去了,前几年有次她出去散心,正看见北城里的宝翠庵做法事,没想从此便结了佛缘,专心礼佛。 偶尔还去宝翠庵住上几天,家里的饭菜她再也吃不得,只吃素,就连身边的丫鬟也随着她吃斋念佛。老爷知道这个事情也没说什么,只是叹了口气。站在院里,我抬头看天,大太阳刺眼。 出了月亮门,踏着青石板路到了旁边的跨院儿,迎面看见香琪屋里的丫鬟小月正蹲在院子里摆弄花草,见我来了,小月笑着站起来:“三姨您来了,老爷他们正在屋里闹呢。” 我点点头,轻轻走到屋门口听得里面有动静,回头对小红小月说:“你俩别走远了。”说罢,我轻轻推开门走了进去。 一进屋香气扑鼻,我反手把门关好。正房分为内外两间,外间会客内间卧室,这卧室里意大利的吊灯、法国的软垫双人床、土耳其的波斯地毯、英国的梳妆台、美式沙发…随随便便拿出样东西都可称得上是稀罕货,更别提那衣架上挂着宝瑞祥的旗袍和那地上放着的谦升意新款高跟鞋。 我轻手轻脚凑到卧室探头往里偷看,待看清楚了不禁偷笑。这热闹劲儿就别提了,三男一女,满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