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章容在下慢慢来 (第2/2页)
被东三娘所迫闯寺才在混乱中被东三娘救出,而站在右首的是三名道士,左右两个是已经六十多岁的老道背插长剑仙风道骨。 而当中一个道士却看上去只有四十来岁黑发黑须但像是他们的后辈,但一看他的双目如电便知此人乃是当世绝顶高手。展万豪仔细打量吃惊道:“恕在下眼拙,道长可是武当掌门紫华仙长?” 那中年道士笑道:“展施主,三十多年不见,难得你还记得我,贫道正是紫华。”紫华乃是和觉慈一辈的武林前辈人物,不但武功卓绝而且德高望重,展万豪也只在少年时见过他一面,当时记得紫华道长发须还是灰白色的,如今算起来他也该年近八十了。 谁知三十多年不见他的发须竟变成漆黑一片,只有内功练到返璞归真的境界才会有如此异象。 展万豪等人纷纷上前施礼,众人实在是想不到闭关多年的紫华道长居然会在这里露面,紫华又为众人迎荐他的两位师弟紫凝和紫芒道长,都是武当长老一级的高手。 站在最后的却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身材不高却浑身散发着一股战场上的杀气,面色白净英俊,鼻上有一道痕却丝毫不显丑陋反而显的颇为英气,张飞雁介绍他乃是关外吴家军统帅吴襄之子吴三桂。 吴三桂出生于关外的汉镇中后所,祖籍江苏高邮。其父吴襄本乃士绅,因努尔哈赤崛起后在辽境实行严酷的民族歧视政策,对汉民大加掳掠杀戮,遂愤而投笔从戎举办团练,保境安民。明庭嘉之,委以辽东团练总兵一职。他功绩卓着,有“辽右巨臂”之称。 在抵抗后金的斗争中,吴襄与当时辽境的一些明庭武将结下友谊,并把meimei嫁给锦州总兵、挂“讨虏先锋印”的辽东名将祖大寿。吴三桂就是出生成长于充满战火的地域和拥有抗金战史的家族。这无疑从小就锻炼了他的勇力气魄和抗金意识。 在战场上,少年的吴三桂就骁勇非常。在一次战斗中,他冲入敌阵用箭射倒一名红旗王子。在拍马上前挥刀准备割下该王子的首级时,不料那王子突然以刀砍中他的鼻梁。吴三桂血流满面,但毫无惧色,撕裂红旗包扎好伤口后,立即再战。 有一次,吴襄率五百名骑兵作哨探,不期与后金大军相遇被围。当时在萨尔浒之战明军惨败后,对于与清军“野地狼战”明军心怀余悸。 从农民子弟中后天训练出来的汉族骑兵一般来说确实不是马背女真民族的对手。骑兵交战即使兵力倍之,明军都没有胜利的把握。 何况区区几百名明军身陷后金大阵?少年吴三桂得知父亲危在旦夕后,立即赶到舅舅祖大寿的阵帐,请他发兵援救父亲脱离险境。祖大寿认为这根本没有可能,只会徒增伤亡,遂拒绝说:“吾以封疆重任,焉敢妄动!万一失利,咎将安任?” 三桂知不可强,大哭而去,并立即召集几十名家丁,如狂风般地冲入重围。找到父亲的队伍后大呼:“跟我来!”并带领五百骑杀出重围,奔回宁远。这次战斗震惊全军。从此少年吴三桂“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英名辽境无人不知。 众人今日一见也不禁赞叹闻名不如见面,如真是英雄出少年。张飞雁将众人一并请进了内院,并让丐帮弟子看各道门户然后进里屋分宾主落座,李穆正色道:“各位都不是外人,都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英雄豪侠,我也就不再拐弯抹角了。 此次我召集各位来此是共商诛杀魏阉另立新君救国救民的大计。”众人闻言无不又惊又喜,李穆位高权重他愿出面对付魏阉实在是一大强助,但他居然提及了要另立新君之事这可是抄家灭门之罪着实让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李穆顿了一下又道:“魏阉专权狠毒勾结圣上的乳娘一同迷惑圣上,令他终日沉迷于木工不理政事,将所有政事都交给了魏阉,此贼竟架空圣上代为行旨甚至残害朝中东林党人拆毁书院设酷刑折磨异已,其摩下的五虎五狗四十孙更是飞扬跋扈无恶不作贪官污吏横行,一介太监居然给自己在各地盖起了规模宏大的祠堂。” “更可恨的是他不久前还罢免了边关袁崇焕袁大帅的官职将他贬为庶民,只因袁大帅不愿巴结他成为他的一党他便怀恨在心陷害忠良,边关将士无不对他恨之入骨,有传闻说关外后金鞑子送了他十万两黄金买通他罢了袁大帅的官,不久就要用莫须有的罪名对袁大帅下毒手。” 房子龙怒道:“这通敌卖国的阉狗,害了我父不说又要害袁大帅简直就是秦桧再世。”慈悲老人则插言道:“李候爷,我想问一下,你所谓的另立新君,是那一位呢。” 李穆一笑“前辈莫急,容在下慢慢道来,当今圣上性情散慢,即使除去魏阉恐怕他也不会专注于政事,而解大明这困局唯有一人那就是圣上的胞弟信王朱由检王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