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0章知不愿与说话 (第2/2页)
面发了痴。 “三弟,三弟…”二人身后传来一声声急促的呼唤和由远至近的马蹄声。段誉和钟灵各乘一马赶来,他们两个在后半夜偷偷去了草庐,回来听说虚竹二人离去,急忙追来送行,待到了跟前,段誉却又不知说什么好。 “三弟…慕容姑娘…”段誉一见石语嫣红着脸,他的脸也发烫,却不知石语嫣脸红并非为他。虚竹忙干咳几声,打断段誉的话,怕石语嫣忌讳“慕容”二字,见段誉不解其意,笑道:“我想师妹姓石姓惯了,咱们还是当她姓石吧。” 段誉有所领会,疑虑道:“哦,是是,我也是叫语嫣姑娘叫得习惯。”“唉!”石语嫣叹了一声。 终于开口说话,幽幽又道:“石语嫣已死了,我以后只是慕容燕。”虚竹很吃惊,他不知石语嫣之所以忌讳“慕容”乃是因为忌讳想起慕容复是她的亲哥哥,如今心病移除,自然而然想到应当回归慕容本姓,便给自己起名叫慕容燕。段誉听石语嫣说“石语嫣已死了”顿感凄楚,念及自己对石语嫣这个名字心里不知曾深情念了多少遍,不由垂头一叹,叹道:“好! 慕容燕这个名字当真很好,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段誉斯文说来,虚竹听不懂,石语嫣脸上却又是一红。 此诗乃古时的卫君所作,卫君年轻时与一个女子相好,终不能结合,如一对燕子不能双飞,女子出嫁,卫君送到郊外,泪落如雨。因情真意挚,此诗也常被引喻为哥哥送meimei出嫁。石语嫣低头道:“谢段兄相送,小妹也借诗相赠。” 抬头吟出:“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诗乃盛唐名作,是说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一切繁华,终归平常。石语嫣吟诗之中,看了钟灵一眼,是以既有感慨自己身世经历的由衷之叹,也有劝段誉珍惜钟灵的委婉之意。段誉欣然一笑,在马上作揖道:“谢小妹玉言。” 钟灵没悟到石语嫣的深意,见她和自己情郎称兄道妹,互相称谢,大作惺惺相惜之态,不由心妒,但天真未泯,嘻嘻一笑,戏谑道:“我知这诗的作者另有一首。”说完笑着瞧瞧段誉和石语嫣,娇声吟道:“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段誉通红满面,石语嫣乜了一眼虚竹,拨马前行,其他三人赶紧随上,行了一会儿,虚竹在马上嗯唧唧哼起小曲来。 原来虚竹自知晓石语嫣心意,便一直喜气洋洋,三人分别吟诗颂句,他不知什么意思,但颇受感染,钟灵那句“道是无情却有情”一下勾起了他的兴致,忍不住摇头晃脑,边哼边双手打着拍子。 另三人正暗自尴尬,见虚竹如此纵情,都随之开怀,钟灵嗤的一笑,石语嫣眼中也不觉笑意冲盈。 但听虚竹哼着哼着,美滋滋唱出词来,清楚唱道:“豆蔻花开三月三,一个虫儿往里钻,钻了半日钻不进,吊上枝儿打秋千。rou儿小心肝,我不开了,你怎么钻?” 这个曲儿虚竹在丽春院自小听惯,正因熟悉无比,所以反倒无心其意,只觉曲调欢快得意,正契合他此刻心情,才随意哼了出来,他唱完最后一句,那三人都停了马。 虚竹回头,惊见三人都惊愕难当,尤其是钟灵可怜兮兮地缩着头,神情看似就要哭出声来。段誉勉强笑了笑,拱手辞道:“三弟,慕容小妹,这个…来日方长,恕兄不远送了。”“是,是。二哥保重,咱们后会有期。” 虚竹一拱手,依然面带纳罕。四人就此别过。***二人继续行路。石语嫣没再出声,只是东瞧西瞧,时而眯眼远眺,似乎专心欣赏景色。 虚竹唤了几十声师妹,没得到一声回应,递过去水囊,石语嫣也不接,虚竹讪讪失了得意。午后,到了一个三岔路口,石语嫣停下马,既不说话,也不回头,直到虚竹去前面引了路,才随他转行马头。 虚竹等石语嫣跟上来,忍不住叹道:“师妹,我知你不愿与我说话,你有事只管唤一声木头好了,以前你和师娘经常叫我木头,如今知道‘木头’这个名字的只有你了,你叫一声木头,旁人并不知与我相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