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5章又没有书架 (第2/2页)
了瓤,里面的种子放在窗台上晒干,剩下的黄瓜皮扔给猪,猪都不爱吃,最后一波成熟的茄子被mama装在笸箩里晒成了干,最后一波长不大的黄瓜扭儿被mama腌成了咸黄瓜。 阿东眼看着晓薇mama露了一手绝活儿。没看清具体的cao作,她把一些茄子用花式刀法切成了艺术品,那茄子被切完后仍是完整的一根。 但中间全变成了镂空的样子,这样的茄子挂在晾衣绳上一个个的很漂亮,但是晒干后就美丽不再了,而且吃到嘴里时仍然是茄子干儿的味儿。 最后一批刚刚变色的西红柿是晓薇收起来的,她把西红柿都放到一个篮子里,在里屋的大梁上找了根钉子,将篮子挂到上面,她说这样能“困”熟,过个十天八天的会变色。 就能吃了,只是味道没有夏天的那么好。窝瓜、角瓜、大葱、辣椒…所有的种植都要作最后的处理,等收尾工作结束后,菜园子里就只剩下老秧儿了。 再把老秧儿拿耙子耙到一边,夏日的瓜果盛宴就彻底结束了。“反正每年都是这样的,到了冬天,就只有酸菜土豆粉条子…”晓薇无奈地说。 阿东就安慰她说“今年不同往日,想吃什么叔叔给你弄来,保证不会让我家小馋猫饿着。” 原来自从开学以来,阿东每日里就去水房往晓薇的饭盒里放各种食物,绿叶菜、干果、鸡蛋、酱牛rou、红烧鱼等换着样儿来,好些都是他从县城的饭馆里买来的。 晓薇每次打开饭盒时都很期待,看到好吃的后,脸上都会露出惊喜甜蜜的表情,在学校里不方便交流,放学路上晓薇就跟阿东说鱼rou或牛rou什么的真好吃,在家里从来没吃到过。阿东就管她叫“小馋猫”晓薇也不反驳,欣然地接受了这个外号。 这时又听阿东叫她小馋猫,就娇宠着要打阿东,被阿东一把抱住了动弹不得。阿东抱着晓薇走了一段,她说想要看远处,阿东就把晓薇放到脖子上,让她骑着…临分开时,阿东想起还有两本书要给晓薇的。 就凭空取出来拿给她。晓薇早就对阿东变魔术似地变出各种物品见怪不怪了。回了家,弟弟眼尖,果然发现了晓薇的新钢笔和新袜子。 晓薇解释说钢笔很便宜,是同学送的礼物,袜子是自己用攒下的零用钱买的。晓薇确实有点儿零用钱。上了初中后,mama怕女儿在外面有需要的地方,偶尔会给些零花钱,五角、一元的都有,晓薇很节省都攒着没花。 晓薇有一次还跟阿东炫耀说快攒到十元了。阿东夸张地表示这是一笔巨款。小虎还要嚷嚷着要去对mama讲,晓薇拿出巧克力堵住了他的嘴,还把《一千零一夜》拿给他看。开学之后,阿东果然如约给晓薇带来了好多书,嘱咐晓薇看够了再还回来换新的。 其实根本不必还的,但是晓薇家地方小,又没有书架,不还的话半学期下来就会积好高一摞,太显眼了。 秋天到了,林间小径上黄叶积了薄薄的一层,自行车轱辘滚在上面很柔和的感觉,晓薇放学经过这一段时很开心。 然而一场秋雨一场凉,很快落叶就混在尘泥里了,再加气温稍有些冷,就不那么令人愉快了。 又过了几天,晓薇换上了mama给积的毛衣,脚上换了双稍厚实的鞋子。农忙假到了,这天学校提前两个小时放学。晓薇正要骑车回家,却发现车子没气了。 阿东帮她查看了一下,发现是被蒺藜给扎破了车胎,就推到修车铺去粘车带。农忙假一共放了七天,村里家家户户都正忙着收拾秋儿,主要的农活儿是收苞米。要先拿镰刀把苞米秆(音该)子割倒,再将苞米棒子掰下来扔成一堆堆的,然后拿车将苞米棒子装满拉到园子里。 最后再将苞米秆(音该)子打成捆拉回家里垛成垛。园子里早已平整好了,地面都用磙子压实了。 这年的收成似乎不错,农民们干活时脸上的笑容都收不住,从天刚亮一直忙到天全黑,就连狗都不闲着,阿东有好几次看到农户家的狗跟着主人们下地,虽然是收获的季节。 但这农活儿仍然是很累人的。一身土一身汗就不必说了,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第二天还要强挺着爬起来,一点儿不敢耽误。 万一要是秋收时赶上了下雨,人们只能在泥水里打滚,更加糟心更加劳累不说,收回来的粮食还很容易捂了(霉烂)。 还有就是人不收的话麻雀就帮着收了,谷子地里麻雀一群一群的好几百只集体起落,看上去特别壮观。秋收是农村里最累的活儿,要比春耕还要累,家里的劳动力不足或者畜力不够的。 就想办法和村里的亲戚插伙儿干活,当然了,要是细论起来整个村子都是沾亲带故的,除了少数几个外来户,上溯到三五代晓薇家能和村里任何一家连上亲戚关系。只不过按村里的习俗,出了五服(五代之前的血缘关系)就不算亲戚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