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7章狗吓得跑远 (第1/2页)
第47章 狗吓得跑远 酸菜缸腌久了,上面会长出厚厚的一层白色杂菌,还会冒出大大小小的泡泡来,但农家多半很有经验,这种情况并不会影响缸里酸菜的美味。晓薇比较喜欢吃酸菜蕊儿。 就是整颗白菜中最中心最嫩的那部分,要是能蘸上点儿白糖吃就更好了,酸甜可口,又凉又脆。 酸菜、土豆、豆腐(冻豆腐)、粉条,这几样几乎可以两两组合、三三组合,或者干脆直接单独取一样。 就能搭配成十几种菜来。另外再配上大酱,家里条件好点的再添些rou片,又能生出不同口味的变种菜肴。晓薇家以及整个北方的农村在冬日里主要就是吃这些。 冬日里人们的活动少了很多。室外的严寒即使穿上厚厚的棉衣也呆不了太久的,村民们绝大多数时间都只能呆在屋里。 农闲时节实在没什么事儿可干,人们就会做各种事情来充实生活。成人往往就围在一起耍钱(打牌、打扑克),男的女的都玩。 打的牌是一种塑料作的叶子牌,上面印着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也有玩推天九的,不过那个东西娱乐性差些,赌博性强一些。玩牌时一般就用苞米粒当筹码。 最后再用钱结算。金额都不太大,最小计算单位是几分钱,不过这几年赌注有看涨的趋势。晓薇爸爸整日里就出去闲逛,他多半是围在牌桌边上看热闹,很少的时候因为缺人就上桌凑个数。 不是不爱玩,而是没钱。卖粮之前兜内空空,卖粮之后把各项必须花销扣除再一估算,往往仍所剩无几。 每年的收入没啥大变化,但孩子们眼看着一年年大了,家里所需开销也一年年增多。所以普通农民家庭是积累不下财富的,也就是将将够生活而已。也有不爱玩牌的,就在家里做些活计。农村里绝大多数东西都需要从自然界里取材来手工制作,或者买来半成品再加工。 从孩子穿的衣服鞋帽到干活用的农具,从各种吃食到生活用品,能做的就从来不买。村里有两家小卖店。 就只能卖一些村里实在生产不了的物品。晓薇家里睡觉用的枕头、棉被,孩子大人们冬天穿的棉袜、棉裤,春秋穿的夹(音甲)鞋、毛衣、毛裤全是晓薇mama自己做的。阿东就见过晓微mama打袼褙纳鞋底子。 这样做出来的鞋不够耐用,小虎穿一阵鞋就张嘴儿了,脚趾头就从鞋尖处露出来了,惹来小伙伴们一阵嘲笑。 男人也要有自己的手艺,家里的农具什么的坏了,能修的自己修,不能修的就自己做,实在做不了的就找别人帮忙,花钱买永远都是最后一个选项。除此之外,冬日也是人际交往的好时候。 同村就直接去对方家里串(音创)门唠唠嗑,离得远的亲戚就要坐马车或者火车汽车之类的去看望一下。 有的是纯看望,有的是借机谈些事情,比如借钱之类的,也不用事先打招呼,这里老百姓谁家里也没电话的。 而且也不用担心会扑空,这年头人一般没别处可去,几乎都是窝在家里的。所以真有亲戚到访。 那都是到了家门口才会知晓的。主人家去大门口迎接,往往会高声惊叹表示欢迎“哎呀妈呀! 你可好日子没来俺们家了,快进屋!”家里来客(音且)了,主人家至少表面上都是非常热情地欢迎,要准备些好吃食招待下。 因为马车很慢,路途相对遥远,客人到来时多半已近中午或下午,当天回不去的,就要安排着住下。 在阿东看来,睡觉是一件比较尴尬的事儿,家里只有一个大炕,无论男女老幼都只能在他人的注视下脱掉外衣,然后再并排睡在一起。 半夜总有要方便的,就迷迷糊糊穿上棉衣,打开屋门顶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去寻找“厕所”所谓的厕所,往往就是主人家的房前屋后。 入了冬,晚上就要烧炕,把炕烧热了才能睡。外屋地的灶坑是连着土炕的,做饭时烟气就穿过土炕里面的坑道再从烟囱口飘出去,这样能留住一部分热量,但这点热量在夏天时很多余,冬天时又不太够。 所以在里屋也有个灶坑,只在冬天时才启用,一般在睡前将秫秆(音该)子放进去烧,就是所谓的烧炕了,这样的取暖方式有三个缺点:一是炕头热炕稍凉。 二是前半夜热后半夜凉。三是身子底下热乎身上边凉。冬天里,对于小孩子来说最温暖的记忆就是热被窝,最痛苦的地方就是凉被窝。睡觉时小虎先把褥子铺好。 然后再把被子仔细叠成窝状,以保证除了枕头那里其余各处不露空隙。铺完被子后小虎嫌凉不肯脱衣服进去,小虎mama高兴时就让他等会儿再进去,不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