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章门对面是窗户 (第2/2页)
上身衣服相对简单,rou色的乳罩外套一件水洗布的收腰夹克。穿戴整齐,我拿出手包,把应用的手机、钱包、金卡、名片等放入包里。 上午九点,我准时从家出来,我家位于老城区中部的一片老旧小区,最早是来安针织厂的宿舍楼,所以这里一般被叫做‘针织楼’我住三号。从针织楼到新城的房改局所在地春日街直线距离也就两公里多一点。 但由于老城区的道路都比较窄且多是单行路,因此坐出租车倒不如坐个体三轮摩托车来得方便,这里的三轮摩托不仅价格便宜而且不受单行路的约束,比起出租要实惠得多。 在针织楼附近就有一个等车点,因为我经常坐这种车上班,因此等车点的许多师傅我都认识。 其中有一个老赵和我比较熟络。我只知道老赵今年60出头儿,原先就是针织厂的保全工,干了一辈子,谁知道快退休的时候突然工厂倒闭,全部买断,老赵只分到几万块钱就被打发了,谁知老赵的老伴又病了,在医院一年多,病是越治越重,钱也花光,最后只好回家。熬了一年,老伴没了。 他也没有退休金所以就开着三轮摩托拉活糊口。我经常坐他的车,渐渐和老赵熟了,感觉他挺不容易,所以每次坐车都不让他找钱。到了等车点,只见有几辆三轮摩托停在那里,我一眼就认出了老赵那辆有红色棚子的车。 车旁边站着个男人,个头不高,秃头长脸,马眼狮鼻阔口,皮肤黝黑都是肌rou,上身穿着件白色的短袖T恤,下身一条泛蓝色的运动裤,白色运动鞋。这个人就是老赵。老赵正吃早点,抬眼一见我来了,笑着说:“早啊?要车?” 我笑着点点头说:“新城春日街,房改局。”说着话,我抬腿钻进了三轮车后面的棚子里。老赵和另外的几个伙伴打了声招呼开着三轮摩托向春日街而去。出了针织厂路,拐上土山道,过两个路口右拐建国路,一直走到头左拐人民路出了人民路就是解放大道,直行到辅路到了春日街。 老赵的车很稳,不紧不慢的开着,我坐在后面想着一会儿的事情。这次三姨接的是大通公司想包揽东海路拆迁工程的案子,其实说起来并不复杂,大通公司在来安专门经营整改拆迁的项目。 但问题是来安现在做这个的可不止他们一家,瑞泰公司就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现在投标已经两轮了,只剩下大通和瑞泰,过两天审标的时候就是关键。 大通的意思是让三姨出面接触一下这个项目的关键人物房改局的宋处,只要宋处在大通审标的时候能露一面甚至连话都不用说就可以搞定。为此,大通弄了张金卡,我这次就是去送卡顺便还可能送人。 三姨和宋处似乎有些交情,我曾经听三姨说过,当年宋处刚入局的时候,三姨的舅舅还是处长呢,三姨对我说宋处这个人对女人还行,只要自愿奉献的他都照单全收。我正想着,老赵的车已经停在了房改局门口。 我扔钱下了车,老赵点了点头开走了,春日街挺清净,守着街口有一栋三层小楼,楼前有一个院子,里面停放着许多车。门口处有门卫,挂着的牌子是“来安市房屋改造管理局”我走近门卫室,一个老头儿探头问:“找谁?” 我笑着说:“麻烦您,我找宋处。”老头儿看了看我,点点头,从里面拿出一个本子和一支笔递给我说:“写上名字和联系电话。”我接过来在访客姓名一栏写了个“曹”字,然后又留了电话。老头儿接过本子看了看然后冲我说:“三楼。” 进了办公楼,两边有宣传栏,我一眼就看见副局长旁边的“规划科处长宋连勇”看相片似乎人还挺精神,年纪也就四十出头儿的样子,此时楼道里人不少,来来往往的,我也没多做停留钻进电梯直奔三楼。 不一会儿出了电梯,三层挺安静,笔直的甬道,一边是落地窗,另一边是一个个封闭的办公室,门牌上写着“局长办公室、副局长办公室、规划科处长办公室”等字样。 我走到标有处长办公室的门前抬手敲了敲门,一会儿的功夫,里面传出一个男人的声音:“请进!”推门走进宋处的办公室,我反手将门碰好,抬眼一看。 宋处的办公室面积并不算大,地面上铺着木纹地板,白墙吊灯,靠近门的一侧有饮水机和沙发,门的对面是窗户,靠近窗户有一张黑色大理石的办公桌,桌子上堆满了文件,还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四十出头儿的男人正坐在桌子后面。男人一见我,问:“你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