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章有时候又觉得 (第2/2页)
成正面的、健康的、向上的、美好的观念?不是有报道吗?从小喝狼奶、跟着狼长大的孩子,到成年以后,就算回到人类社会,也适应不了人类社会的规则,语言逻辑、伦理道德、游戏规则、法律意识、行为规范,一概格格不入。 你可以说,让他回到森林算了,不错,可能那样的安排对狼孩还算人道,可是他就几乎丧失了享受人类社会各种其他幸福的机会。让他留在人类社会呢?不仅他自己痛苦,对观念不同的人来说,还可能构成威胁。 一句话,这样的狼孩,是人类的悲剧。我小时候不是跟狼长大的。我没有狼孩的痛苦。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从另外一种“森林”或者“荒漠”里边长大的,我有我的痛苦。 小时候看过的、现在有点儿印象的电影,无非是《红色娘子军》《红岩》《苦菜花》之类,我小时候没看过任何建设性的、正面的、健康的、积极的的文艺作品,因为你找不到什么健康的、正面的、弘扬美好的那种文艺作品。 那个时代的几乎所有信息都是扭曲的。我不是说《红色娘子军》《红岩》《苦菜花》这些作品本身不好,问题是,那个时代的教育理念制定者和决策者,估计谁也没想过这些作品对大脑内存一片白纸的孩子们的心灵和观念所可能产生的作用和长远影响。 一直菜少,孩子长大以后容易偏食,弄不好还养成嗜好,要不就是对其他菜色没有平常心,一看见就大惊小怪,或一诱就走,一吃就多,或心里偷偷馋,不平衡。再说粗口。 有时候,碰巧了的话,脏话、粗话可以是很刺激的体验,可以增强我们得到的刺激。比如,亲热的时候,我们一般不说临床术语,一般不说“yindao” “yinjing”之类术语,因为太冷冰冰(除非在玩儿医生/护士/病人游戏时)栽培的激动心理,对保守的教育产生一种报复性的悄然快感。说到底,不管被洗脑到什么程度,自己的特殊喜好、嗜好,还是要敢于跟最亲近的人说,要学会表达自己。 就好比你爱吃什么、爱用什么。说出来,别人才能满足你。比如一个女人特别喜欢老公爱抚她的后背,比如觉得绑着玩儿比较刺激,或者耳朵后面最敏感,可是自己如果不说的话,对方一般想不到。说出来,是对自己的尊。” 我说:“可是,有时候会觉得难堪,夫妻之间也未必任何事情都能沟通吧?对方会觉得…”他说:“明白。 可是大家都需要肯定。什么叫正常?正常与异常的差别在哪里?哪条线是分水岭?谁有权界定?如果你说大多数人都做的行为就是正常,那么大多数的概念是百分之多少? 而测定某个行为在总人口当中的发生率几乎是不可能的…两个人想长久保持激情,这根本是对自身的一种挑战,你要是从进化论角度分析,坚持一夫一妻而且绝对不受外界诱惑。 这是有违多数生物本性的,只不过作为人,在社会化的熏陶和适应过程当中,在社会的要求下都学着收敛自己的本性,被迫限制自己的欲望。 我觉得,婚姻经过一定时间的磨砺,激情就会被自然而然被磨灭,这么说吧,想保持激情,是不可能的。” 我说:“哈,道理不假,可是谁做事情,能真正游离于结果之外?我不信谁能真正做到,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考虑结果。每一场婚姻都是赌博,等到我不想再玩下去的时候,就离开。或者找别人继续赌。” 他说:“其实,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个人的言行、思想都是带有一定矛盾冲突的。我猜你是。我也是。 我有时候想,算了,歇了,这辈子就这样了,有时候又觉得,不行,俺生来是一匹难能可贵的狼,虽说身在羊圈披着羊皮,可要真叫人当羊羔给涮了吃了,岂不是狼们的悲哀?” 我说:“你是不是算个知识分子?”他说:“嗯…严格地说,我是学术界的叛逆…”我说:“怎么讲?”他说:“我是边缘人。 我不从属于任何机构或者权威。我在学术圈子里边游荡过,我知道里边是怎么回事儿之后,我还是选择做自由人。因为我的意志是自由的。”我说:“哦,我以为你是一匹卧底羊圈的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